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郭光天與觀音聯莊

這也是一本與郭家開墾有關的論文 也提到月眉這個地方 可以找來讀讀看



該文選擇新竹坊寮義民廟作為討論主體,主要是著眼於義民崇拜是台灣客家社區最具聲望的宗教祭祀團體,也是客家人祖籍認同的重要指標,此外,新竹坊寮義民廟是目前台灣地區義民廟中祭祀圈最大、宗教活動規模最大的廟,且該廟創見歷史悠久,自乾隆35年至今。作者也鑒於有關該廟的學術性討論少,不少是對史實缺乏考證,因而促成作者撰寫該文的目的。該文共分五大部分,分別為竹塹地區的開拓、義民廟設立的背景及其經過、祭祀圈的形成與發展、義民廟在客家地區的社會與文化意義、結論。

竹塹地區的開拓部分,明鄭以來,新竹泛稱「竹塹埔」,先住民是Taokas。而漢人開闢竹塹,以王世傑最早,他是福建泉州同安縣人,於明鄭末年協運糧餉而來到竹塹,頗熟悉番情,向社番僕耕土地開闢,奠定漢人在新竹聚落的基礎。雍正初年以後,漢人以竹塹為中心,越過頭前溪開闢竹北的貓兒碇、拔子窟;越過鳳山溪開闢新豐、鹽水港。繼平原地帶開發後,漢人續向河谷平原與台地進墾,乾隆55年,粵人林先坤透過向社番誠懇土地以及利用宗族組織集資購買土地,開墾了六張黎、鹿場、坊寮等頭前溪河谷地。乾隆59年,粵人徐翼鵬、陳乾興、彭朝達、葉韶任等在南勢、和興、王爺壟、崩坡缺等湖口台地地建立漢人聚落。乾隆60年及道光初年,漢人已在鳳山溪牛欄河之間河谷盆地開闢40莊。頭前溪河谷地的開墾尚有嘉慶15年,有閩粵合股的「金惠成」墾號,於道光末年大致開闢完成;而九芎林也在嘉慶年間有大量粵民開墾。道光14年,位於東南山區的峨眉、寶山、北埔等地,於「金廣福」大隘設立後,有逐步計畫的開墾,先以北埔為據點,向下游開拓峨眉、中興等莊;咸同年間,向上游開闢至五指山道光末年,鳳山溪上游在泉州人與衛姓社番合作下開闢完成。今日隸屬桃園縣的楊梅鎮、新屋鄉、觀音鄉在雍正9年劃歸淡水廳竹塹堡管轄,光緒元年隸屬新竹縣竹北二堡管轄,日治時代才改隸桃園廳;楊梅在乾隆50年,有「米、溫、有」三姓立墾號「諸協和」,以粵人鄭大謨及黃燕禮為佃首開闢楊梅中壢一帶,至乾隆56年又有徐熙拱進闢大溪墘,楊梅開發完成。新屋一帶,則在康熙雍正之際,泉人汪淇楚取得今日新豐鄉紅毛港大庄一帶大租權,統稱萃豐莊,新屋的蚵間也在其範圍,後有漳人郭光天開拓中壢市、芝芭里一帶,乾隆28年新屋開闢完成。觀音聯莊指今日月眉、內厝、山東等里,至乾隆58年由郭天光開闢完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