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郭宗嘏墓

資料來源http://chmis.cca.gov.tw/chmp/blog/evanhoe/myBlogArticleAction.do?method=doListArticleByPk&articleId=5588
郭宗嘏墓‧1783年
郭宗嘏何許人也?他是開墾桃園沿海的大園地區先驅者郭光天的四子,是台北盆地開發史上之關鍵人物,開墾新莊地區、捐資興建北台灣第一座高等學府明志書院,在八里坌亦曾擁有大量田產。據淡水社大水岸解說班學員轉述溫振華教授說法,指郭宗嘏墳墓在渡船頭後山,乃於2003年6月23日前往尋找。首先於渡船頭舊墓葬區:八里鄉第三公墓中搜尋,僅見大部分為戰後的新墓,且多撿骨遷建中,並發現戰後由國軍所造之軍事坑道網路。回到天后宮左方,向捕魩仔魚的陳先生(約60歲)詢問,蒙陳先生帶領,繞上北50道路行走約100公尺,往西邊水泥路走,路寬約1公尺,雜草及有刺植物叢生,揮刀前進,約100公尺即見郭宗嘏古墓。(引自google earth衛星地圖)(郭宗嘏墓)古墓位於緩斜山腰,面朝北方淡水河,正前方約200公尺下方即為海岸新都大樓、老榕碉堡一帶,背坐觀音山。其左後方有一棟霞紅色磁磚之透天厝,屋頂有數桿大哥大天線,可作為標定之參考點。正後方則為相思樹林。古墓下方山腰地為綠竹筍園,為開台天后宮廟產,現由陳家承租耕作,後方山坡地則為公有地。此墓規模頗大,長寬大約25公尺見方,墓道以水泥重鋪。墓手形制為二屈手,墓碑主碑高約5尺、案、櫃臺腳均為原貌,墓碑的兩翼、墓手已於戰後改修為洗石子(寒水石)。墓丘部分,有前靠、後靠,同樣為鐵土(三合土)構造,應為當時遺留至今,墓龜亦為鐵土造。墓埕有些微高低差。司土在左方約10公尺竹林內。墓碑頂部是平頂切斜角,不似一般弧形墓碑,倒像是官廳公告用的石碑。其燈號「岱山」,碑文由右而左為:「乾隆癸卯孟秋建顯考文林郎諡惠文郭公之墓孝男雲標雲昌雲秀仝孫立石」可知其興建時間為1783(乾隆48)年。櫃臺石雕主題依中、左、右順序,分別為回首麒麟(送子)、松鶴(延齡)、竹鹿(得祿)。石材為本地出產之觀音山石。從墓碑上仍有掛紙,可知每年清明前後仍有其後人來掃墓。比對以往調查資料,確定此墓為八里鄉境內已知年代最早的漢人墓葬。有關此墓之傳說方面,據陳先生表示,他們不知此墓之來歷,只知道是有錢人,據說還買了活人(童男童女)陪葬。真實情形如何,有待深入追查。

3 則留言:

風清揚 提到...

根據新莊大事記的說法,
1733 雍正11 郭宗嘏「施茂」墾號來墾,興築新莊通往龜崙嶺、桃園山道 。1736 乾隆 1 新莊街形成。可見他開墾新莊的時代很早。
另外他曾經1769 乾隆34 郭宗嘏捐獻 將一百六幾甲地捐給明志書院,也是他最大貢獻。他的小孩郭雲秀,任千總,平亂戰死,記錄上說他是芝芭里莊人。

風清揚 提到...

twstudy.sinica.edu.tw/twstudy/land/BAR3-4.HTM

以下收錄郭宗嘏長房郭雲標(1761-1773)遺下的一份鬮書,可供參考(地契,no.30)。這份分產鬮書訂於嘉慶18年(1813),顯然是家長死後甚久,才執行分產。照鬮書內容看來,郭雲標身前死後遺留田產不多,全賴寡母苦心經營,方才維繫家業於不墬。寡母臨終之前,將田產租業現銀等物業,照四房均分;等她死後,再行抽鬮分產。由於長兄和三弟業已逝世,其應鬮分田業改由各房長嗣代表具領。我們分析各房分得田業,約合45石;意即田業的計算,是以每年的租穀,而非田園的甲數作基準。在現銀方面,每房分得140員。其次,鬮書在條列各房應分私業之後,亦明舉各種公業和欠人債項,供各房共管,並搭配分攤。值得注意的是,公業散佈桃園台地和八里坌等地,且都以大租田業為主,顯示郭家的田業經營是以租業的利息為主,而非田園的耕作和管理。在欠項方面,我們看到每位債主的利息並不一致,每員年利粟自一斗至一斗七升不等。另有一項欠債屬於「公司母銀」,是否屬於家族共同投資(例如商號)項下的款目,不得其詳。

根據這條資料我們知道郭雲標這個人。

風清揚 提到...

西元1758年(乾隆二十二年):

 郭宗嘏(主要開墾中港厝庄、七坎庄)將原做為公館的土地,捐建中港福德詞。乾隆三十四年捐一百六一水甲田租給明志書院。

營盤:即現在輔仁大學門口一帶。雍正年間,龜崙嶺道路(中正路)開通,朝廷就在此處設營駐防,以維持來往旅客安全,因而稱為營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