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往北部不能走龜山,要從芝芭里走海線經過八里再往泰山新莊方向前進。
龜山早期稱龜崙社,源於歷史悠久的壽山巖觀音寺前,有一山丘,狀如龜形,龜的頭在半嶺處,該寺則位在龜的右後腳,昔時嶺頂稱為龜崙頂,而舊鄉公所一帶稱為龜崙口,本鄉轄區則統稱龜崙社,乃平埔族山胞、凱達喀蘭族Keitago Lan 聚居之所,山以社音而得名。 1697年﹝清康熙36年﹞仁和人郁永河來台,路經桃竹苗地區各番社,所見極為荒涼,殆為一片洪荒未闢之景色,當時的漢人還未移入本鄉開墾。直到1730年左右,清雍正年間,漢人才開始移入本鄉新路坑一帶,有漳人郭光天、郭崇(宗)瑕(嘏)、郭龍文、郭玉振等人相繼入墾;並有客籍嘉應州平遠縣人劉子桂、劉京璉、劉戊方,潮州府饒平縣人羅魁福之來開墾。 1775年﹝清乾隆20年﹞,移民大批由南崁一帶擴展至坪頂、大湖、苦苓林、菜公堂、山尾、西勢湖、下湖、員林坑及龜崙口一帶。1787年﹝清乾隆52年﹞在南崁和龜崙口地方發生第一次閩粵分籍械鬥以後,分籍事件不斷在本鄉發生,尤其是乾隆、嘉慶、道光、咸豐4代時最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